当前位置:好一点 > 大学排名 >专科排名 >正文

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更新:2024年02月06日 11:10 好一点

小编今天整理了一些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本文目录一览:


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衡阳是一片迷人的地方。据考证,我们的祖先在这里开垦耕耘已达五千多年历史。长期的生活劳动,自然而然地形成了其独有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

衡阳民间非常重视传统节日,至今尚保留着春节、元宵、二月八、清明、端阳、七月半、中秋、重阳、小年等节日。各个节日有着各不相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春节节期最长,从先年农历12月24日过“小年”开始准备,直到次年正月15日“元宵”节才算过完。春节主要是庆祝过去一年的丰收与对未来一年的美好祝愿。这是民间最盛大的一个节日,家家户户备好酒好菜,你来我往,共同祝福。从春节到元宵这段时间要举行耍龙舞狮的庆祝活动。特别是“龙”的品种很多,有七巧龙、布带龙、稻草龙、板凳龙、疙瘩龙、竹节龙、纸龙、滚地龙、香火龙、棉花龙等等。耍龙舞狮队伍阵容强大,热闹非凡。直一十五深夜万家灯火相映,方算新年结束。宋末文天祥官湖南提刑期间,曾驻衡阳。他的传世佳作《上元张灯记》,就生动记述了衡阳一带元宵节张灯结彩、玩狮舞龙、鼓乐笙歌的盛况。

“二月八”又称庙会、老农节,这是农民**农具的一个节日。一到这天,需要购*具的农户都会去赶“二月八”,那些手工业者、商人象摆展览似的把*、自营的农具摆在集镇大街上,任凭农户选择。竹木铁器,规格多样,品种齐全,价格合理,**公平,购销两旺。**双方都会乘兴而来,满意而归。

清明是用以悼念祖先或革命先烈的一个节日,子孙后代备上祭品上坟祭祀,以表怀念。农历五月初五端阳节,传说是纪念家国诗人屈原的节日。端阳节这天以早餐为主,饮雄黄朱砂酒,食面条、粽子。上午便在湘江、耒河、蒸水等河流赛龙船。观者为其呐喊,其乐无穷。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月圆之日,也是人间团圆之时,常言“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天晚上全家坐在可望明月之处,一边饮茶、吃月饼、吃糯米粑子,一边互相攀谈,思念远方亲人,及至深夜方散。

衡阳群众喜欢看戏、听说唱,因而地方剧曲种类繁多,流传也广。主要有花鼓戏、湘剧、祁剧、地花鼓、木偶戏、皮影戏、鬼脸戏、渔鼓、丝弦、小调、莲花剧、打连厢、打钱鞭、布围戏、独角戏以及瑶族谈笑等。衡阳花鼓戏以小旦、小生、小丑“三小”见长,是群众最喜欢的剧种之一。它起源于清顺治年间,由原衡山的“采茶调”和衡阳的“车马灯”等民间歌舞发展而成,因声腔语言相近,流传地方相通,故统称“衡阳花鼓戏”。以后,逐步流入全省其他地区。1983年编修的《中国戏剧.湖南卷》中,将流行在湘南各地的花鼓戏统称为“衡州花鼓戏”。湘剧属湖南地方剧的一种,于三百年前由邻近县流入我市,因受地方方言的影响,逐步演变成为具有衡阳特色的衡阳湘剧。祁剧因发祥于祁东、祁阳(原属一县)而得名,明朝中叶由“弋阳腔”传入祁东、祁阳,与本地民歌小调相结合,从而诞生了这一种新剧——祁剧。

这些戏曲中运用地方方言,有唱有做,配以乐器,亲切动听,妙趣横生,很受群众欢迎。花鼓戏《打铁》曾被灌成唱片播放全国;湘剧《醉打山门》在1952年全国第一届戏剧观摩汇演中,主演获一等奖,“一曲《醉打》,誉满京华”!

衡阳又有“故事之乡”美称,神话、传说、寓言、笑话在民间广泛流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人们在茶余饭后或田头劳作之时,用说笑话、讲故事来进行消遣和解除疲劳。长辈还以讲故事、说笑话作为一种“奖品”,奖给那些勤劳听话,认真学习的孩子们。我市近年来收集整理出版的《民间故事集成》,就收集了神话故事600多个,它从各个方面反映了劳动人们的审美情趣。这些神话充满了神奇的幻想,是人类文明初期对客观世界自发的、幼稚的折光反映。传说与故事蕴含着某些历史本质,并用以表现人民群众对历史上某些人和事的理解及情感。如表现面临困难仍积极进取 的神话《大禹求金简书》;赞扬为官清正,不畏权奸的传说《斩管带》;歌颂革命领袖与人民群众血肉相联的故事《过九海岭》等等,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理期待”。因而家户喻晓,人人皆知。

民歌、民谣也是衡阳民间流行最广和口头说唱文学,涉及内容五花八门,有劳动歌、时政歌、仪仗歌、情歌、生活歌、传说歌、儿歌、杂歌之分。歌谣有节有韵,朴素自然,亲切动听,在田间工作地上或婚丧、礼庆之时,用唱的方式表现出来,有些歌谣既是一种娱乐脚本,还是劳动人民交流感情、传播工艺,歌颂良善,鞭挞丑恶的一种方式。《九工十八匠歌》中《窑匠歌》的唱词:“泥要熟,水要匀,砖的八角才分明……”又如《十里送郎》的唱词:“送郎送到一里亭,挽手同行劝郎君;妹有父母高堂垒,难跟小郎去私奔。劝郎银钱莫乱花,积钱攒米好讨……”就是例证。它生动活泼,脍炙人口,在民间广为流传。

“无辣不成菜”,讲的是衡阳人民对辣椒的嗜好。衡阳人吃菜喜欢咸麻辣,特别是辣椒乃是每家每户必备之佐料。农村家家户户种植,尤以祁东的“灯笼椒”、衡山的“朝天黄”久负盛名。前者为菜椒,辣而甜,肉厚而个大;后者体小但辣椒劲十足,多为佐料用。每年秋季,待辣椒红了之后摘下晒干,食时研碎投入菜内,往往碗中泛红,令外地人望而生畏。衡东菜食偏咸,如果喜吃淡食的人初去做客,进食时,需得事先给主家打个招呼,否则就得和主人“有咸同享”了。衡南等地农村饮食规律与城市里恰恰相反,早、中为正餐,有酒有菜,而晚餐很随便,吃点面条、稀饭就行了。

衡阳民间各地尚有不同的偏食性。常宁人喜欢吃糍粑,常宁糍粑就是用糯米饭冲抖而成,食用时沾上用白糖、芝麻、黄豆粉末拌和的配料,柔软香甜。祁东人喜欢把鱼做成鱼冻吃,有时也用鱼翅、鱼腮、鱼鳞等废弃物洗净,加水煮到一定浓度时去渣,再中入油盐、大蒜、生姜、酱油、味精等佐料,冷却后成胶状的鱼冻,味道十分鲜美,是当地一道名菜。

湖南春节习俗


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湖南春节的风俗有:小年和祭灶神、除夕和团年饭、贴春联、拜年和压岁钱、招财进宝。

1、小年和祭灶神

湖南不少地方有过小年的习俗,只是具体时间和隆重程度不同而已。过小年是“过年”的开幕式,从这天开始,喜庆的气氛持续到元宵。

株洲等大部分地区视农历以24日为“小年”,益阳等地以23日为“小年”,而邵阳、娄底等地却以正月十五日为“小年”。衡阳及湘北地区较看重过小年,而株洲等不太注重过小年。

2、除夕和团年饭

大年三十夜守岁是湖南民间年俗之一,这晚,灶膛里的柴火通夜不灭,全家人相守欢聚到十二点以后。湘西苗族更有特色。每年三十傍晚,合家炒好香腊肉,做好酸鱼等佳肴,备好苞谷烧酒,欢欢乐乐吃“团年饭”。但这时全家还不能入席。

3、贴春联

节春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原在“腊日”(阴历十二月八日),南北朝改在岁末。新春时张贴对联由来已久。对联源于古代的桃符。

据《淮南子》记载,桃符是用桃木制成的,即在桃木板上书“神茶”、“郁垒”二神的名字或画此二神像挂子于门首,五代时始在桃木板上书联语,据说我国第一副对联是五代里后蜀的孟昶所题:“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4、拜年和压岁钱

人们通常把新春期间的访亲问友叫“拜年”,相传骚扰人们生活的“年”怪有三怕:一怕声响,二怕红色,三怕火光。

这样每到“年”要出出的时候,家家户户就放鞭炮、贴红纸写春联,点起一堆火,等凶猛的野兽“年”跑了以后,大家互道“新年好”“恭贺新喜”,这些传说慢慢衍化,就成了今天的习俗。

5、“招财进宝”

大年初一早起,人们先拜天地、家神、尊长,然后出门拜年。称为“拜年无大小”。湖南人除夕会吃鸡、肉、鱼三样。把其炖好后再在上面撒满红红的辣椒粉,象征年年有余、五谷丰登。

大年初一会由一家之主准备早茶,把鸡蛋,爆米花、红枣、白糖同煮。鸡蛋以圆为佳,象征全家团圆;爆米花象征丰收、五谷丰登;红枣、白糖象征生活甜蜜、幸福。

湖南过年习俗


衡阳的风土人情有哪些?

1、舞龙灯

在湖南湘潭一带流存着许多过年的风俗,古老而朴素。从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论是农村或城镇,到处可以看到舞龙灯。

舞龙灯先要“接龙”。即挨家挨户发请帖,凡是接了请帖的人家就依次进屋去舞龙灯表示祝贺。接龙后,开始舞龙。龙随鼓起,翻腾跳跃,大有腾云驾雾之势。欢快时,灯游龙卷,让人目不暇接。

湘中一带盛行舞龙灯,还传承着不少的巫风楚俗,如“接龙”、“收水”、“挂红”等,都表达了人们喜庆丰年的美好祝愿。

2、拜年

长沙过年有这样的讲究: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四方。

说的是大年初一是做儿子的应去父母家拜年,初二做女婿的应随堂客去岳父母家拜年,初三初四就是亲朋戚友互相拜年了。

3、送槟榔

在长沙有客人前来拜年的时候,要放鞭炮迎接。客人入座以后,还要送上两枚槟榔。这槟榔被誉为元宝,有祝福发财的意味。

4、出天行

大年初一,长沙家家鸡鸣时分即起,男女老幼换上新衣,由辈份最高的男主人燃香开大门,鸣放鞭炮,叫“出天行”,或说开财门。

然后入厅堂,秉烛敬拜祖宗,再向外拜天地神明,祈求新年方方得利。

5、坐岁

衡阳地区在春节有其独特的习俗,三十日名曰“除夕”。本日午餐,极其丰盛,入夜接回灶神司命后即关上大门,叫“关财门”。

随后全家围炉团坐,边吃边谈,直至深夜入睡,有的彻夜不眠,名为“坐岁”。

以上就是好一点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内容了,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好一点。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江苏高考260分能上什么学校

江苏高考260分能上什么学校

时间:2024年12月22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