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政策 >正文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的具体内容?

更新:2023年02月24日 03:48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的具体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的具体内容?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的具体内容?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具体内容:6.5.1 受力钢筋的连接接头宜设置在构件受力较小部位;抗震设计时,宜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范围。钢筋连接可采用机械连接、绑扎搭接或焊接。

6.5.3 抗震设计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纵向受力钢筋的锚固和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1 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各式采用: 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6.5.3-

1. 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6.5.3-

2. 四级抗震等级 laE=1.00la
6.5.3-

3. 式中 laE——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2 当采用绑扎搭接接头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下式的计算值:


llE=ζlaE
6.5.3-

2. 式中 llE——抗震设计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3 受拉钢筋直径大于28mm、受压钢筋直径大于32mm时,不宜采用绑扎搭接接头;4 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柱纵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框架柱:

一.二级抗震等级及三级抗震等级的底层,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也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三级抗震等级的其他部位和四级抗震等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

2.框支梁、框支柱: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3.框架梁:一级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

二.

三.四级可采用绑扎搭接或焊接接头。5 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的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宜超过50%;6 当接头位置无法避开梁端、柱端箍筋加密区时,宜采用机械连接接头,且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不应超过50%;7 钢筋的机械连接、绑扎搭接及焊接,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和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有什么关系?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101.0.2 本规范适用于房屋和一般构筑物的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以及素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本规范不适用于轻骨料混凝土及特种混凝土结构的设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1.0.2 本规程适用于10层及10层以上或房屋高度大于28m的住宅建筑以及房屋高度大于24m的其他高层民用建筑混凝土结构。非抗震设计和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9度抗震设计的高层民用建筑结构,其适用的房屋最大高度和结构类型应符合本规程的有关规定。

高层建筑施工方法是怎样的

高层建筑施工主要方法

一.高层建筑施工测量、

1.建筑物的定位放线,根据设计给定的定位依据和定位条件进行。当定位依据是原有建构筑物时,要会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到现场,对定位依据的建构筑物的边、角、中线、标高等具*置,进行明确的指定和确认,必要时进行拍照,以便查证和存档。

当定位依据是规划红线、道路中心线或测量控制点时,在同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在现场当面交桩后,要根据各点的坐标值、标高值校算其间距、夹角和高差,并实地校测各桩位是否正确,若有不符,应请建设单位妥善处理。高层建筑在根据场地平面控制网定位之前,应校测所用控制桩点的点位,以防误用有碰动和沉降变形的桩位。

2.高层建筑竖向控制当高层建筑施工到±0.000后,随着结构的升高,要将首层轴线逐层向上投测,用以作为各层放线和结构竖向控制的依据。其中,以建筑物外廓轴线和控制电梯井轴线的投测更为重要。《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J186—200

2.规定以下轴线应向上投测:建筑物外廓轴线;伸缩缝、沉降缝两侧轴线;电梯间、楼梯间两侧轴线;单元、施工流水段分界轴线。

高层建筑轴线的竖向投测,常采用下列两类方法:外控法、内控法;另外还可用内外控综合法。无论使用哪类方法向上投测轴线,都必须在基础工程完成后,根据建筑场地平面控制网,校测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后,将建筑轮廓和各细部轴线精确地弹测到±0.000首层平面上,作为向上投测轴线的依据。

3.高层建筑施工常用测量仪器概述测量仪器在近百年中,大体上走过了四代。

20世纪初的前20~30年为第一代;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为第二代,水准仪为微倾式,水准管上方装有符合折光棱镜而提高了定平精度,经纬仪为光学度盘与对中;20世纪60~70年代为第三代,水准仪上的水准与经纬仪竖盘指标水准管均被自动补偿机构代替,从此测量仪器走上自动定平的地步;20世纪80年代以后水准仪与经纬仪的读数为电子数字化显示,测量仪器进入了自动化、电子化和数字化的时代。

二.深基坑工程

1.基坑工程概念及现状基坑工程是为保护基坑施工、地下结构的安全和周边环境不受损害而采取的支护、基坑土体加固、地下水控制、开挖等工程的总称,包括勘察、设计、施工、监测、试验等。大多数情况下,基坑工程属于临时性工程,并没有引起岩土工程师们的足够重视,因此目前存在概念、理论体系、计算方法等诸多不统一,工程设计保守浪费、国内外基坑工程事故很多。

基坑工程的重要性、技术难度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2.支护结构的类型支护结构由挡土结构、锚撑结构组成。当支护结构不能起到止水作用时,可同时设置止水帷幕或采取坑内外降水。

基坑支护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

1.桩、墙式支护结构:桩、墙式支护结构常采用钢板桩、钢筋混凝土板桩、柱列式灌注桩、地下连续墙等。支护桩、墙插入坑底土中一定深度一般均插入至较坚硬土层,上部呈悬臂或设置锚撑体系。此类支护结构应用广泛,适用性强,易于控制支护结构的变形,尤其适用于开挖深度较大的深基坑,并能适应各种复杂的地质条件,设计计算理论较为成熟,各地区的工程经验也较多,是基坑工程中经常采用的主要形式。

2.实体重力式支护结构实体重力式支护结构常采用水泥土搅拌桩挡墙、高压旋喷桩挡墙、土钉墙等。

此类支护结构截面尺寸较大,依靠实体墙身的重力起挡土作用,按重力式挡土墙的设计原则计算。墙身也可设计成格构式,或阶梯形等多种形式,无锚拉或内支撑系统,土方开挖施工方便,适用于小型基坑工程。土质条件较差时,基坑开挖深度不宜过大。土质条件较好时,水泥搅拌工艺使用受限制。

土钉墙结构适应性较大。

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

1.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随着建构筑物体形不断增大,相应结构构件尺寸势必要增大。对于混凝土结构来说,当构件的体积或面积较大时在混凝土结构和构件内产生较大温度应力,如不采取特殊措施减小温度应力势必会导致混凝土开裂。温度裂缝的产生不单纯是施工方法问题,还涉及到结构设计、构造设计、材料选择、材料组成、约束条件及施工环境等诸多因素。

美国ACI5.1导言定义:“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采取措施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开裂。”日本建筑学会标准JASS

5.的定义是:“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c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部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预计超过25℃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我国现行行业标准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定义:“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二.、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截面大、水泥用量大,水泥水化释放的水化热会产生较大的温度变化,由于混凝土导热性能差,其外部的热量散失较快,而内部的热量不易散失,造成混凝土各个部位之间的温度差和温度应力,从而产生温度裂缝。裂缝种类:按产生原因一般可分为荷载作用下的裂缝约占10%、变形作用下的裂缝约占80%、耦合作用下的裂缝约占10%。按裂缝有害程度分有害裂缝、无害裂缝两种。

有害裂缝是裂缝宽度对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耐久性有影响。通常裂缝宽度略超规定20%的为轻度有害裂缝,超规定50%的为中度一般来说,由于温度收缩应力引起的初始裂缝不影响结构物的承载能力,而仅对耐久性和防水性产生影响。对不影响结构承载力的裂缝,为防止钢筋腐蚀、混凝土碳化、防水防渗等,应对裂缝加以封闭或补强处理。对于地下或半地下结构来说,混凝土的裂缝主要影响其防水性能,一般当裂缝宽度为0.1~0.2mm时,虽然早期有轻微渗水,但经过一段时间后,裂缝可以自愈;如超过0.2~0.3mm,则渗水量按裂缝宽度的3次方比例增加,须进行化学注浆处理。

所以,在地下工程中,应尽量避免超过0.3mm且贯穿全断面的裂缝。

1.混凝土浇筑与振捣对于地下室墙体结构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除了一般的施工工艺以外,应采取一些技术措施,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提高极限拉伸,这对控制温度裂缝很有作用。改进混凝土的搅拌工艺对改善混凝土的配合比、减少水化热、提高极限拉伸有着重要的意义。

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凝土质量,采用二次投料的砂浆裹石或净浆裹石搅拌新工艺,可有效地防止水分向石子与水泥砂浆的界面集中,使硬化后界面过渡层的结构致密,粘结加强,从而使混凝土的强度提高10%左右,也提高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和极限拉伸值;当混凝土的强度基本相同时,可减少7%左右的水泥用量。另外,对浇筑后的混凝土进行二次振捣,能排除混凝土因泌水而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生成的水分和空隙,提高混凝土与钢筋的握裹力,防止因混凝土沉落而出现的裂缝,减小内部微裂,增加混凝土密实度,使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提高l0%~20%,从而提高抗裂性。

2.混凝土浇筑温度混凝土从搅拌机出料后,经过运输、泵送、浇筑、振捣等工序后的温度称为混凝土的浇筑温度。由于浇筑温度过高会引起较大的干缩,因此应适当地限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一般情况下,建议混凝土的最高浇筑温度应控制在40℃以下。

3.混凝土出机温度为了降低大体积混凝土总温升和减小结构的内外温差,控制出机温度是很重要的。在混凝土的原材料中,石子的比热较小,但其在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所占的质量较大。水的比热最大,但它在混凝土中占的质量却最小。

因此,对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和水的温度,砂的温度次之,水泥的温度影响最小。针对以上的情况,在施工中,为了降低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应采取有效的方法降低石子的温度。。

主楼超过多少米后要设置后浇带?是哪本规范的要求?

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

2.这里面的要求。一般来说,后浇带的间距应合理,矩形构筑物后浇带间距一般可设为30~40m。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由于建筑物超长、错层、施工期间温差大等原因需要设“缝”,设“缝”会出现双梁、双柱、双墙,使建筑、结构及设备设计带来许多困难,特别是建筑立面及基础防水等不容易处理。在设计和施工方面常采取有效措施,能不设缝就不设缝,能少设缝就少设缝,尽量增大结构伸缩缝间距或者是不设置伸缩缝。当遇到上述情况时,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结构开裂。在适当增大伸缩缝最大间距的各项措施中,常用的做法是设置施工后浇带,这种后浇带可称之为收缩后浇带。扩展资料:后浇带是在建筑施工中为防止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由于自身收缩不均或沉降不均可能产生的有害裂缝,按照设计或施工规范要求,在基础底板、墙、梁相应位置留设的临时施工缝。

后浇带将结构暂时划分为若干部分,经过构件内部收缩,在若干时间后再浇捣该施工缝混凝土,将结构连成整体的地带。后浇带的浇筑时间宜选择气温较低时,可用浇筑水泥或水泥中掺微量铝粉的混凝土,其强度等级应比构件强度高一级,防止新老混凝土之间出现裂缝,造成薄弱部位。设置后浇带的部位还应该考虑模板等措施不同的消耗因素。

建筑施工规范

1 地基与基础GB 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JGJ 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 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GB 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 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JGJ 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被JGJ 6-2011替换GB 50025-2004 湿险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JGJ 167-2009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技术规程GBJ 112-87 膨胀土地区建筑技术规范JGJ 123-2000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GB 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2 主体结构GBJ 130-1990 钢筋混凝土升板结构技术规范GB 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JGJ 1-1991 装配式大板居住建筑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2006 轻骨料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9-2010 冷拔钢丝预应力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92-2004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95-2011 冷轧带肋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4-2003 钢筋焊接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115-2006 冷轧扭钢筋混凝土构件技术规程JGJ 138-2001 型钢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规程JGJ 145-2004 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 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37-200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

2.002年版JGJ 99-1998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7-2010 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JGJ 61-2003 网壳结构技术规程JGJ7-2010GB 50165-92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规范GB 50078-2008 烟囱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41-2008 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56-2002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2.006年版GB 50156-2010 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送审稿GB 50211-2004 工业炉砌筑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33-2002 医院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GB 50346-2004 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被GB 50346-2011替换GB 50447-2008 实验动物设施建筑技术规范GB 50462-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3 建筑装饰装修GB 50212-2002 建筑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GB 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X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GB/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JGJ 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03-2008 塑料门窗工程技术规程JGJ 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JGJ 133-2001 金属与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 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JGJ 155-2007 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JGJ/T105-1996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被JGJ/T105-2011替换JGJ/T172-2009 建筑陶瓷薄板应用技术规程JGJ/T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JGJ T21-1993 V形折板屋盖设计与施工规程JGJ/T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4 专业工程GB 50093-2002 自动化仪表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166-2007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1-2005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63-2007 气体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81-2006 泡沫灭火系统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43-2004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9 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送审稿GB 50348-2004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GB 50364-2005 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 50495-2009 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 50498-2009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施工与验收规范JGJ 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JGJ 176-2009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CJJ 94-2009 城镇燃气室内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5 施工技术GB 50113-2005 滑动模板工程技术规范GB 50214-2001 组合钢模板技术规范GB 50404-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JGJ 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 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 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 18-201X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征求意见稿JGJ 74-2003 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 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5-2010 预应力筋用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应用技术规程JGJ 96-2011 钢框胶合板模板技术规程JGJ/T10-2011 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6 材料及应用GB 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 50164-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290-1998 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J 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 146-1990 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T 50080-2002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1-2002 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361-2005 木骨架组合墙体技术规范GB/T 50448-2008 水泥基灌浆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GJ 113-200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JGJ 169-2009 清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 51-2002 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63-2006 混凝土用水标准JGJ 98-2010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JGJ/T 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被JGJ/T14-2011替换JGJ/T 15-2008 早期推定混凝土强度试验方法标准JGJ/T157-2008 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JGJ/T 17-2008 蒸压加气混凝土建筑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 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JGJ/T 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标准7 检测技术GB 50152-1992 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15-2011 砌体工程现场检测技术标准暂未收集到GB/T 50329-2002 木结构试验方法标准GB/T 50344-2004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 50353-2005 建筑工程建筑面积计算规范GB 50497-200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JGJ 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23-201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 106-2003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JGJ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JGJ/T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52-2008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8 质量验收GB 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征求意见稿.docGB/T 50375-20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 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3-2011 砌体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2011修订版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6-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7-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8-2011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2002 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3-2002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3-2002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0-2002 电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09-2007 工业炉砌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12-2007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JGJ/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9 安全卫生JGJ 59-1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T 77-2010 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GB 50484-2008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范JGJ 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GB 50194-1993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GJ 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65-1989 液压滑动模板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GJ 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 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4-2008 建筑施工木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66-2008 建筑施工碗扣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80-19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 147-2004 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 146-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

10.施工组织与管理GB 50319-2000 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26-2006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 50328-2001 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 50358-2005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GB/T 50430-2007 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 50502-2009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JGJ/T 121-1999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规程CJJ/T 117—2007 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注意:由于网络上没有电子版的,故本规范大全还有3本等更新规范。JGJ 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 规范 被JGJ 6-2011替换;JGJ/T 105-1996 机械喷涂抹灰施工规程被JGJ/T105-2011替换;JGJ/T 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被JGJ/T14-2011替换。

常用GB施工规范:50026-2007  工程测量规范50086-2001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T50107-2010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50108-2008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50119-2003  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50134-2004 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50164-9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3-2011  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4-2002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6-2002  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07-2002  屋面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208-2002  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209-2010  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210-2001  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50325-2010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50327-2001  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50345-2004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50354-2005  建筑内部装修防火施工及验收规范T 50362-2005  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50367-2006  混凝土结构加固设计规范T50375-2006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50404-2007 硬泡聚氨酯保温防水工程技术规范50411-2007 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50496-2009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及条文说明50497-2009  基坑监测规范50621-2010T  钢结构现场检测技术标准常用JGJ施工规范:3-2010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6-99 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7-2010 空间网格结构技术规程8-2007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T14-2004 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建筑技术规程18-2003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T 23-2001 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T27-2001 钢筋焊接接头试验方法标准28-1986 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T29-2003 建筑涂饰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33-2001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46-2005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59-99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68-90 多孔砖KP1型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规程T70-2009  建筑砂浆基本性能试验方法78-91 网架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79-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条文说明80-91 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82-91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88-2010 龙门架及井架物料提升机安全技术规范T 93-95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规程94-2008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98-2011 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102-2003 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104-2011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106-2003  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107-2010 钢筋机械连接通用技术规程108-96 带肋钢筋套筒挤压连接技术规程109-96 钢筋锥螺纹接头技术规程110-2008 建筑工程饰面砖粘结强度检验标准113-2009 建筑玻璃应用技术规程120-99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126-2000 外墙饰面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128-2010 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129-2000 既有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程130-2001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T 132-2009 居住建筑节能检测标准133-2001  石材幕墙工程技术规范及条文说明134-2010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T 136-2001 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137-2001 多孔砖砌体结构技术规范T139-2001 玻璃幕墙工程质量检验标准141-2004 通风管道技术规程144-2004 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程146-2004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149-2006 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159-2008 古建筑修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160-2008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162-2008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T175-2009 自流平地面工程技术规程T177-2009 公共建筑节能检测标准T178-2009 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184-2009 建筑施工作业劳动保护用品配备及使用标准T187-2009 塔式起重机混凝土基础工程技术规程T180-2009 建筑施工土石方工程安全技术规范231-2010  建筑施工承插型盘扣式钢管支架安全技术规程237-2011 建筑遮阳工程技术规范

二.钢筋图集:造价者网可自行免费免注册下载,进入首页后在左上角的搜索栏里搜索一下,就可以了。我刚才已经试过了,可以下的。

高层建筑结构在抗震设计时,对所采用建筑材料有什么特殊要求

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所采用建筑材料要求并不苛刻。3.2节就只下列5条: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

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40.不应低于C30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3.2.3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的受力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所采用建筑材料要求并不苛刻。3.2节就只下JGJ3-2010《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对所采用建筑材料要求并不苛刻。3.2节就只下列5条: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40.不应低于C30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

列5条:3.2.1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宜采用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和高强钢筋;构件内力较大或抗震性能有较高要求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钢管混凝土构件。3.2.2 各类结构用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20,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抗震设计时,一级抗震等级框架梁、柱及其节点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30;2 筒体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3 作为上部结构嵌固部位的地下室楼盖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 4 转换层楼板、转换梁、转换柱、箱形转换结构以及转换厚板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不应低于C30;5 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

40.不应低于C306 型钢混凝土梁、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低于C30;7 现浇非预应力混凝土楼盖结构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408 抗震设计时,框架柱的混凝土强度等级,9度时不宜高于C60,8度时不宜高于C70;剪力墙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宜高于C60。钢筋及其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的有关规定。

一.

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其纵向受力钢筋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筋的抗拉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小于1.25;2 钢筋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屈服强度标准值的比值不应大于1.30;3 钢筋最大拉力下的总伸长率实测值不应小于9%。3.2.4 抗震设计时混合结构中钢材应符合下列规定;1 钢材的屈服强度实测值与抗拉强度实测值的比值不应大于0.85;2 钢材应有明显的屈服台阶,且伸长率不应小于20%;3 钢材应有良好的焊接性和合格的冲击韧性。3.2.5 混合结构中的型钢混凝土竖向构件的型钢及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宜采用Q345和Q235等级的钢材,也可采用Q390、Q420等级或符合结构性能要求的其他钢材;型钢梁宜采用Q235和Q345等级的钢材。

A、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如何区分?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3.3.1规定:3.3.1  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最大适用高度应区分为A级和B级。A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1-1的规定,B级高度钢筋混凝土乙类和丙类高层建筑的最大适用高度应符合表3.3.1-2的规定。

平面和竖向均不规则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最大适用高度宜适当降低。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的具体内容?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第6.5.1和6.5.3条的有关规的具体内容?”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