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资讯 >正文

本土教育向国际教育学什么

更新:2023年05月16日 12:39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本土教育向国际教育学什么,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本土教育向国际教育学什么

  近年来,我国国际教育快速发展,出现很多以培养学生出国为目的的教育形式。这一方面满足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让一部分中国学生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国际教育;另一方面,也让国内的教育同行有机会看到高品质国际教育的样子,对教育改革起到了推动促进作用。这两个方面也正是国际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我们兴办国际教育的初衷。

  办扎根本土的国际教育

  当前国内的国际教育办学主要有三类:一是外籍人员子女学校,二是经教育主管部门批准开办国际教育的民办学校,三是公立学校的国际部。不管是哪种类型,在发展的过程中,都要扎根中国大地,不能把自己视为游离于中国社会、中国教育之外的“独立王国”。对待国际教育,要坚持为我所用、拥抱世界,更要坚定“四个自信”,特别是要树立文化自信。在中国办国际教育,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立足中国教育的优秀传统,吸收借鉴中国教育中好的东西,融会贯通,不能成为变相的“洋应试”教育、“洋贴牌”教育。

  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应尊重中国的文化传统、尊重中国的本土教育。有的学校仅把汉语作为十多种语言中可有可无的一门选修课,这是不够的,应该更加重视中国历史与文化的学习,重视汉语教学;开办国际教育的民办学校,有一定的办学自*,在课程与教学方面要守住底线,牢记培养的是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国人,注重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公立学校的国际部在教育方向的把握和公共资源的使用上要以我为主,注重吸收借鉴。总之,应坚持“中国根基、全球视野”的国际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如果只追逐把孩子送出国的短期目标,忽视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的培养,忽视中国根基及相应知识体系的构建,必将对他们出国后的长远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本土教育的短板在哪里

  以优质的国际教育为参照系审视中国本土教育,我觉得存在四个方面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青少年的个性和特长难以发挥。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国情决定了目前还是要在保证教育公平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效率、提高质量。如果只关注大多数人的均衡教育,就难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伟大的教育家孔子2500多年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今天却成了“出口产品”。很多国外的学校因为班额少、教学安排灵活,他们的学生在学习某学科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难度和节奏,而我们的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选择的,只能用同样的进度、同样的标准,学习同样的东西。

  二是教与学过于强调以知识为中心。目前,“以能力为中心““以素养为中心”还没有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与评价中。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人的记忆力再好、知识储备再多,也比不过机器和人工智能,如果我们今天还将获取知识的多少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就会出问题。学习知识是为了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方法,学习知识是为了启迪智慧和发展思维,而不是记住知识本身。

  三是评价方式过于依赖考试分数。**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讲话指出,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等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教育评价指挥棒问题。改变教育的“唯分数论”该从何下手?我想在高考、中考之外,应该有某种评价机制,能够降低高考、中考的重要性,用更丰富的维度来评价学生,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

  四是过于强调单学科的学习。我们过去曾认为,对于学科知识,挖得越深越难越好,而实践证明这是不科学的。在我们的中小学中,较少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式的、问题探究式的学习,课堂上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师生之间互动较少,近年来才开始探索PBL(项目式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教育等。我们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靠分得过细的单学科学习是难以达到的。

  如何向优质国际教育取经

  在实践中,国际教育对于本土教育的参考和借鉴的功能往往被忽视。国际教育不应被视为国内教育体系的补充,更不能成为国内教育体系的替代品。国际教育的最大价值,是推动本土教育的变革。我们如果不能在开办国际教育过程中学到一些理念,推动自身的课程、教学及评价变革,服务于本国80%甚至90%的学生,那么国际教育在中国就没有充分发挥其功能。国际教育和本土教育,应该互相尊重、互相借鉴,通过学术研讨、交流互访等多种形式产生碰撞,融合发展。

  本土教育该如何向国际教育取经?国内教育存在突出问题的四个方面,正是国际教育做得比较好、我们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想特别强调两个方面:一是要借鉴国际教育的学生做法,建立过程性、发展性、生成性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早在十年前,清华附中就开始研究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所强调的内容和评价思路与美国高中联盟(MTC)基本一致,比美国高中联盟新推出的评价系统(A New Model)还早了五六年。二是要积极推进STEM课程建设,这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跨学科知识运用能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很好的途径。目前包括清华附中在内的许多学校,对STEM这种综合的跨学科教育非常重视,开展了积极探索。

  国际教育和本土教育应该互相融通。到目前为止,清华附中的大家庭中已经有清华附中国际部、清华附中国际学校、清华附中清澜山学校3个国际教育实体。清华附中在国际教育方面强调中西合璧、双母语学习,在清华附中办的每一所国际学校中,汉语学习和中国文化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清华附中本部也在举办国际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国际化的提升和发展,先后创立了中国大学先修课程(CAP),开展了STEM教育,建立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和国外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深度合作,等等。这些都是在用国际化的理念,推动本土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作者王殿军,系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清华大学数学科学系教授)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本土教育向国际教育学什么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本土教育向国际教育学什么”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