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资讯 >正文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更新:2023年04月30日 03:00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编者按:

  本科教育教学作为“双一流”建设的重要基础及支撑,担负着重要的使命。而一流本科人才培养如何回归以“使命观—人才观—教学观”为理念的教育初心;如何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进一步深化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如何践行大学的社会使命与师者的育人职责,积极探索建设一流本科教育教学的实践路径,都是值得所有西南科大教职员工深思的问题。

  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范勇

  当前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需要高校培养出满足市场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但传统办学理念以学科思维为导向、按学科逻辑划分专业,强调学科知识的完整性,在如何培养软件工程人才问题上,还缺乏系统设计,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满足市场需求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针对上述问题,学院在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改革中,突破学科思维定势,充分发挥学校“共建区域产学研”办学特色,以国家卓越工程师计划为契机,在四川省特色专业建设等项目支持下,面向社会对软件产业的人才需求,以学生能力为导向,重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拓展区域产学研联合、创立校企共育人才的新机制,推进“做中学,学中做”精细化教学改革,建立基于数据管理和决策的教学质量持续跟踪、评价和改进体系,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能力、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为造就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软件工程人才起到了积极作用,探索了一条工程能力培养的创新之路。主要改革成果有:

  1、坚持需求导向策略,产学结合,建立基于PDCA(计划-执行-检查-处理)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

  在学校共建区域产学研办学理念指导下,合理利用资源,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企业全程参与培养。结合软件产业的发展需求,聘请企业工程师和专家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包括校企共同制订培养目标、设置课程方案、设计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等。通过校企联合资源共享,建设了一批校内外实践基地。实行聘任企业*教师,同时鼓励校内教师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项目,建成了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的高水平工程教育师资队伍。

  卓越班学生培养采用“3+1”方式,学生至少有一年时间在企业实习,同时进行毕业设计和完成毕业论文。在校阶段侧重于双基学习和学习能力、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企业学习阶段重点在于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通过采用基于PDCA的质量控制与改进,校企深度联合培养机制保证了人才培养目标满足行业和社会的需求,解决了人才培养体系与工程人才培养目标符合度不高的问题。

  2、坚持以能力为导向,建立能力指标点与课程之间的关联关系,构建“工学融合,知行并进”的一体化专业培养课程体系,实现了从学科逻辑体系向能力逻辑体系的转变。

  基于实际工程需求,依据专业工程认证要求,突出以知识为载体、能力与工程化训练相结合,优化整合,建立专业能力课程群。在教学中融入科研成果和企业工程案例,以每个课程群的课程知识、能力点和综合应用为核心要求学生完成多个完整的实践训练项目,通过课内实验、项目实践、科技活动和企业实习等环节,构建了“基础能力-核心专业能力-拓展能力”循序渐进、全方位多层次的能力训练框架,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

  3、坚持以学生为本,落实产出导向和能力导向策略,实施“做中学,学中做”精细化教学改革。

  倡导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师通过案例讲解、演示,启发学生探究问题。学生通过组建团队,扮演不同的研发角色,在模拟和真实的企业环境下,完成软件开发项目,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程序设计训练平台”、“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平台”、“敏捷测试驱动开发实践平台”三大实践平台,为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改革课程成绩评价方式,形成以学生能力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主要考核学生专业能力和非专业能力的提升程度。建立了以平时作业、技术文档撰写、答辩或上机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方法相结合的多样化考核方案;在答辩过程中要求学生提交PPT、源代码和系统演示视频等材料,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与表达、团队协作、产品设计与实现、产品质量保证等能力;同时注重过程跟踪,充分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学术素养。

  4、坚持持续改进,构建可持续改进的人才培养教学评价体系,利用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跟踪与评价云平台,实施数据量化的过程评价和决策管理。

  在基于能力为中心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基础上,经过3年多的不断迭代和优化,形成了以社会需求和基于效果的、与本科人才培养规律相适应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共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运用移动互联技术,开发了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跟踪与评价云平台,实施数据量化的过程评价。通过“i西科”APP实施了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撰写了系列人才培养质量调查报告。采用大数据关联分析技术,形成了软件工程等专业09版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与就业关联分析报告。从评价结果来看,学生在实验室收获、毕业生设计完成、转正后月薪、工作满意度和Offer数等指标上有突出优势,办学满意度高。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西南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突破学科定势,重构能力和市场导向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体系”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