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资讯 >正文

国家开放大学走过40年 哪里有需要 学校就办在哪里

更新:2023年04月25日 18:51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国家开放大学走过40年 哪里有需要 学校就办在哪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国家开放大学走过40年 哪里有需要 学校就办在哪里

  有这样一所大学,他的学生中有在海上执行任务的战士,有日日奔走在田间地头的“新型农民”,还有生活不便的残疾人。他们通过远程教育的方式,圆了自己的大学梦。它就是国家开放大学。

  王亚涛是和平方舟医院船上的一名士官,也是国家开放大学八一学院2016级行政管理专业的一名普通本科生。2018年6月,他随和平方舟医院船从浙江舟山某军港起航,远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执行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在漫漫大海上,他提交了本科毕业论文,并通过远程网络完成了论文答辩,如期毕业,拿到了学士学位。

  “这是一所真正敞开大门、没有围墙的大学,无论身在何处,只要有梦想,就有机会。”王亚涛说。

  这所“敞开大门”的大学,如今已经开办了40年,它伴着改革开放的号角,见证着我国教育事业踏实走过的每一步。

  杨振宁曾为电大授课

  时钟拨回到40年前。1979年,国家开放大学由*同志倡导并批示创办,那时,它叫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简称电大),那是一代人的记忆。

  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党委书记张群玉回忆,电大创办之初只有电子、机械两类专业,还有数理化的基础课程。“要培养国家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专业设置不能窄。于是,我们走访工厂企业,了解国家实际需要,陆续建设了文科、理科、工科、经济类、化学、管理等12个专业。”

  1981年,伴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增长,普通大学培养的经济类人才供不应求。“这时,我们找到用人单位一起来办,很多部委非常支持,经过两年的筹备,1983年,电大经济类专业第一次招生,共招收20多万名学生。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到1983年,经济类大学生全国仅毕业了15万名,当时全国的国营企事业单位40余万家,一个单位分配一名学生都不够,我们一次就招收20多万名,大家心里都非常高兴。电大教学管理严格,这批学生毕业后,为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张群玉告诉记者。

  学生多,并不意味着管理的松懈。老电大人都记得当年考试的“艰难”,“宽进严出”是电大的特色,“混日子等毕业”的做法是行不通的。“先生也不会让你通过的。”原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蔡枢说,“延请名师、严师,是电大教学的传统,大名鼎鼎的杨振宁、戴逸等先生,都曾为电大授过课。”

  蔡枢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电大的教材都是由业内知名专家编写的。其中,《大学物理》的编写者是北京大学物理系教授李椿。李椿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物理教学的会议之后,为电大物理教研室列出了十几个专题,每个专题都请到当时的权威专家授课。但是在最后一个专题上,大家犯了难,那就是“粒子物理”专题。“这根大梁谁来挑?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研究员葛墨林推荐了杨振宁先生。1994年5月,我鼓起勇气给杨先生写了封信,说明请求,6月初,就接到杨先生的回信。令我惊喜的是,我同时接到了杨先生从香港中文大学打来的*,他表示,1995年1月初他会来到北京,参加一个学术奖项的评审会,届时他会抽出时间针对这个专题为电大学生授课。”蔡枢回忆。

  在授课过程中,杨振宁讲到了邓稼先院士和于敏院士的历史性贡献,鼓励学生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杨振宁最终讲的‘对称与近代物理’比最初他们拟定的‘粒子物理’层次更高、更前沿。”蔡枢回忆。

  开在田间地头的“农民大学”

  时钟再拨回到7年前。2012年7月,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正式更名,成为“国家开放大学”。“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正是“开放”的奥义,把“大学办在社会中,哪里有需要,开放大学就办在哪里。”国家开放大学党委书记杨志坚这样形容这所大学。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湖南省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古冲村党支部书记龙四清已经50多岁了。2017年,她拿到了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专文凭。通过电大教师的授课,她提高了知识水平,拓宽了视野,带领村民种植的柑橘年总产值近8000万元,被评为“全国十佳农产品”。古冲村也由贫困村一跃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致力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项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挥开放大学系统办学优势,惠及广大农民和落后地区,多措并举带动教育精准扶贫,强化高等教育供给和服务,实现农民大学生的就地化培养。十几年来,‘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全国各地农村贫困地区培养了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和致富带头人,得到了地方*的充分肯定和社会的普遍赞誉。”杨志坚告诉记者,“截至2018年年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共开设7大科类23个本专科专业,开设课程133门,累计招生67万余人,毕业40万余人。根据农村的特点,我们通过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手段,紧贴实际打造田间课堂,设置种植、养殖、管理、服务等课程,内容符合农村社会、经济、生产的实际知识需求和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需要。农民大学生注册入学,不转户口,就地上学,自主学习,累计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即可获得国家承认的学历文凭。”

  记者了解到,通过这个项目毕业的大学生中,有村干部、农业合作社负责人、致富能手、养殖大户,还有生态园区的普通员工。杨志坚表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开放大学对每一名农民大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形成了面向农民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普惠性制度安排,并将各地教育扶贫项目与贫困家庭精准对接。

  特别关注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教育需求

  除了扎根基层、扎根农村,如今的国家开放大学还把教育送到了边远、少数民族地区。

  2017年9月,国家开放大学“十三五”期间对口支援西藏大学共建国家开放大学西藏分部,成为国家开放大学的第45个分部。目前,西藏分部在西藏设立了拉萨、山南、日喀则、林芝、昌都等5个学习中心,先后开设了汉语言文学、会计学、行政管理等7个本科专业及护理学、现代文员等5个专科专业,累计招生12208人,毕业7076人。

  哪里有需要,学校就办在哪里。国家开放大学还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是生活不便的残疾人群体。2009年,国家级残疾人游泳运动员杨博尊进入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天津学院学习。杨志坚介绍,天津学院专门为他制定了一套学习方案,杨博尊在每天游泳训练之余坚持3个小时的英语学习,“以耳代目”的学习方式并没有让他感到语言学习的枯燥,而是培养了他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2012年伦敦残奥会上,杨博尊用流利的英语接受了中央电视台及英国BBC广播公司等国内外媒体的采访,赢得一致好评。而他,也是唯一一位直接用英语接受采访的中国运动员。

  在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莲花北社区,因高烧导致瘫痪的巫妙春是社区康复站站长,也是残疾人义工队队长。2001年,国家开放大学残疾人教育深圳学院与深圳市残联率先联合举办残疾人远程教育大专班,巫妙春成为第一批电子商务班学生。通过三年的远程学习,她完成了全部16门课程的学习,并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在她的带领下,社区里身患残疾的居民自发组织起来,成立康复站、互助组,生活越来越美好。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像这样的国家开放大学学生还有很多,无论你在茫茫大海,还是边远山区,也无论你有多少困难,只要你有学习的需求,只要你愿意为之努力,就能看到希望。

  “国家开放大学特别关注广大基层、农村、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需求,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教育公平,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作出了应有贡献。在国家开放大学380万名在校生中,农民大学生20万名,部队士官学生12万名,少数民族学生27万名,残疾人大学生6000名;70%的学生来自基层,55%的学生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杨志坚这样总结。40年的砥砺前行,国家开放大学交出了一份国家和社会满意的成绩单。

  (本报记者 姚晓丹)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国家开放大学走过40年 哪里有需要 学校就办在哪里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国家开放大学走过40年 哪里有需要 学校就办在哪里”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