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资讯 >正文

融会贯通 修炼知识产权人才“硬”功夫——南京理工大学探索提高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之路

更新:2023年04月23日 19:02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融会贯通 修炼知识产权人才“硬”功夫——南京理工大学探索提高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之路,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融会贯通 修炼知识产权人才“硬”功夫——南京理工大学探索提高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之路

  新学期军训结束后,虽然才大一,知识产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班的黎道江同学更加忙碌了,和学校里其他电子信息工程的学生不同,他除了要进行《高等数学》和《大学英语》等基础课和工程制图等专业课的学习,还要进行《法学总论》和《知识产权法总论》等法学相关课程的复习。

  黎道江所在的班级全称是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知识产权创新实践班,从2015年开始,每年有40多名学生被分在知识产权学院机械工程专业知识产权创新实践班和电子信息工程2个班里。他们都是我校积极探索提高知识产权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之举的幸运儿。

  从附建到三省部级单位共建,搭建高层次知识产权学历人才培养高平台

  这是一个高级别的二级学院,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江苏省人民*三方共建,也是国内唯一一个由三家省部级单位共建的知识产权学院。这是我校在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十二五” 规划》、加快培养高水平知识产权实务人才的大背景下的重大举措。2013年9月6日,三方在北京正式签署共建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协议,这也让2005年成立的知识产权学院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随之,学校对知识产权学院的组织架构及运行机制上进行了大胆创新,由附属于原来的人文学院,变成独立建制运行的二级学院,行政直属于南京理工大学,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国家知识产权局原局长田力普担任学院理事长,在独立建制揭牌仪式上,他明确表示:“以理工法管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产权学院的设立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重要的体制和机制创新,对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推进知识产权理论研究、加快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建设特色高水平知识产权学院,要有针对性地进行人才培养。”

  对于学院人才培养的计划与目标,我校廖文和副校长有着更具体的阐释:“我们定位明确: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理工文交叉融合,充分借鉴学校工程技术人才的实践培养模式,加强复合型、应用型知识产权人才的实践能力培养。” “依托学校理工背景与学科优势,加强理、工、法、管多学科交叉与渗透,形成知识产权特色的法学本科、知识产权双学位、知识产权第二学位、民商法(知识产权方向)硕士、知识产权法律硕士、知识产权管理学硕士、博士以及知识产权MPA、知识产权MBA等多层次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将是南理工知识产权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阶段的筹备,这个崭新的学院2014年2月正式独立办学。

  从偏文到文理交融修炼实务人才的“硬” 功夫

  知识产权人才成长具有复合型、连续性的特点,需经过学历教育和职业化培训两个阶段,学历教育在于建立系统的学科知识和实务能力基础,职业化培训阶段完成能力模块的强化。前者为融合之基,后者为专门之要,二者前后相承,互为支撑,不可相互替代。

  “当前,众多高校依托法学专业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法学学士),学生知识产权素养和能力偏‘软’。知识产权不仅与法学有关,更关键的还得有工程背景;而当前继续教育方面不系统,人才培训的规模和质量均不能满足国家发展的需要。” 廖文和副校长分析说。

  “知识产权学院成长于、但不完全依托于法学学科,我们强调依托于理工科、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注重修炼实务人才的‘硬’功夫。” 为此,学校下大力气改革,最大化地实现了理工类学科(主要是工科)与知识产权的结合。

  为将目标落到过程,从源头开始,知识产权学院成立的两类创新实验班,招收理工科学生;在课程上,除传统的工科知识,还涉及法律、管理、经济三大领域,真正照顾到“融合” 需要。以黎道江同学为例,他除了需要修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规定的通识教育课、学科教育课、专业基础和和专业方向课,同时要修满知识产权方面相应学分的课程。理工本科专业学学分与知识产权学分比例约3:1。

  通过四年的学习,他们不仅能拿到工学学士和法学学士两个学位,正常的情况下,他们都能具备通过法律职业资格证书和专利代理人考试的水平。

  此外,学院还建立了“3+1+2” 知识产权方向本、硕贯通的体系:“3+1” 的复合专业学习,加上2年多知识产权研究生阶段培养,使他们理工科、知识产权学科知识结构更加平衡,在分析问题时做到多种思维方式的融合,在解决问题上做到理论和实务的融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学院还开展了本科辅修双学位、第二学位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培养方式。

  从课堂到课外打造知识产权教育延伸平台

  为更好地培养实务能力,缩短岗位适应周期,学校对课外实践精心安排,金工实习、综合实验、知识产权务实、科研训练等实践环节达到了4个学分以上。通过第二课堂的一些实务能力模块培训前置,在实务中学理论,用理论指导实务,让同学们更早地进入到知识产权实务操作环节。

  在学校,学生拥有更多的参与实务的成长机会,了解社会的现实需要,学习怎么更好地提供知识产权服务。“学校目前拥有华东地区高校唯一的专利代理机构‘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建有江苏省科技厅立项、科技部批建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技术转移中心’,还有专门的江苏省知识产权创新实践教学中心,这些平台*构成了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的最佳实践基地。” 廖文和副校长介绍说。

  依托高端培养平台,知识产权学院定期邀请专利审查员、专利律师、知识产权贯标服务等领域实务专家,与同学们分享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多元化的课堂外讨论也让同学们收获很多。中兴通讯、腾讯公司、三宝科技等知识产权总监都曾造访学院组织的创新实践论坛,与学生一起谈经论道。

  从校园到社会知识产权人才越来越受青睐

  马鲁晋,2007年我校知识产权学院毕业之后留在学校专利中心工作,工科的背景,让他在处理专利申请各项工作中都能比别人反应要更快。

  2010年,材料学院刘和义老师带着他的新技术找到马鲁晋准备进行专利申报。刘老师带来的是一项氧化锆纤维的先进技术,工科背景出身的马鲁晋马上意识到这是一种在航天、宝石炉、单晶炉和超高温电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超高温隔热材料,被公认为是一项世界性技术难题。从专业背景角度出发,马鲁晋和他的团队,用最短的时间,帮助刘老师的“细直径氧化锆纤维及其纤维板的制备方法” 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有了这个专利授权,刘和义老师将这项技术作价入股,成功创业顺利实现年产值1.5亿元。

  像马鲁晋这样拥有复合知识背景的毕业生,我校在知识产权务实人才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的近10年里,已为社会输送了近400人,得到了用人单位的青睐和好评。《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后,毕业生有10余人开始从知识产权服务和科技服务入手进行创业,决心在知识产权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方面开创一番事业。而在刚开始的博士人才培养中,也开启了高端复合的进程,有两位复合背景的博士研究生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资助,已经分别抵达哈佛大学和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进行深造。

  “在探索培养知识产权复合人才的路上,我们才刚刚开始。” 在谈到学院未来的建设定位和总体目标时,廖文和副校长表示:“我们计划到2017年,将学院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充满活力的高水平应用型教学研究机构,成为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重要基地。”

  来源:南京理工大学新闻宣传中心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融会贯通 修炼知识产权人才“硬”功夫——南京理工大学探索提高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之路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融会贯通 修炼知识产权人才“硬”功夫——南京理工大学探索提高人才文理融合培养之路”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