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资讯 >正文

任宁:听项贤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有感

更新:2023年04月23日 11:51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任宁:听项贤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有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任宁:听项贤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有感

  宁波广播电台104.7频道的“爱上下班路” 栏目,有一个子栏目叫做“微博TOP10” ,对当天微博上的言论热点进行逐一解读。听了项教授的讲座,也想对其中的一些观点进行自己的所谓解读。

  观点一:学业负担过重,是个伪问题。

  首先要讲讲“减负” 的话题。上头一直在讲减负,其实全称应该叫“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 。这里包含了两点意思,一是承认了当前的学生学业负担要减轻,二是要注意,减轻的是过重的那部分,而非全部减完。项教授认为,不是当前教育中不存在“学业负担过重” 的问题,而是认为这不是教育的问题,是社会的问题,不能期望通过教育改革解决。比如学校减少一份学生的作业量,家长就会通过校外培训机构补上两份甚至三份的量。说到这里我想到另一位专家的观点,他说目前教育存在的问题是制度层面的,但是现在没有改革教育制度的迹象,而是期望通过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去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这显然是不现实的。高层的专家显然不会不知道这一些,那么这又是为什么呢?

  刚说了,要减轻的应该是“过重” 的学业负担,而不是所有的学业负担。但是,目前官方的规定是“小学一二年级不得布置书面回家作业” ,我相信没有一个学校的老师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也没有一个老师会去做这一点,因为这是违反常识的。以数学为例,要想通过每天一节的数学课让学生掌握每个知识点,那是不可能的任务。对策有二,一是布置口头的作业--把口算答案报两遍(不写);二是家长主动布置作业。从1999年到2014年,当一次次的减负文件成为一纸空文、电视讲话随风而逝的时候,教育行政部门的公信力也就慢慢降低不为学校所重视了。

  因此,项教授任务认为“减负” 这个口号就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 。

  观点二:向40分钟要效益是不对。

  “向40分钟要效益” ,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口号,现在竟然有人说“向40分钟要效益” 这句话是不对的,确实挺让人震惊的。但是听了项教授的讲解之后,真心令人信服。如果要提高40分钟的效益,那么就要使每一分钟都十分高效,环环相扣,容不得半分浪费,这样一来,教师势必减少学生的讨论,而改由教师更多的讲解,以期使学生在40分钟内有更多的收获。项教授尖锐指出:试问,哪位物理学家是在课堂上学出来的?都是课后自己潜心专研出来的。那么,课堂上的40分钟应该用来干什么呢?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答学生的疑问,让学生在课后能主动去学,认真去学。

  回想起一个经典的故事,说是陈景润的老师在一节中学的数学课上没有让学生做题,而是对学生讲了哥德巴赫猜想。从效益上来看,这节课是多么低效?学生没有任何的收获。但正是这一节课,激发了陈景润征服数学皇冠上这颗明珠的欲望,使中国产生了一位伟大的数学家。那么这样看来,那节数学课还能算是低效的吗?

  观点三:要让学生有开放的发展空间

  无数个老师,包括我自己,都对学生说过这样的话:“上课要认真听讲,积极发言。” 这看上去是天经地义的事情,项教授却把“认真听讲” 定义为一种“美德” 的驯服。细思恐极:如果一个学生明明听不懂,却还是要装作能听懂的样子坐上40分钟,那会是怎样的结果? 积极发言也是如此,教师总是希望所有学生都能主动表达自己的看法,公开课上更是如此。但是,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也许有的学生就只是善于听而不喜欢讲,在教师权力中心操控下的“积极发言” 的要求,对这些学生来说是不是有点强人所难了?而且在积极发言的学生当中,我们还要防止为了得到老师的赞赏任何问题不加思考就举手回答的情况,这是不值得提倡的。

  作者:任宁 单位: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任宁:听项贤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有感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任宁:听项贤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有感”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山东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强

山东大学有哪些专业比较强

时间:2024年12月22日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