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点小编带来了《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有感——任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听过几次郑教授的讲座,看过很多郑教授的文章,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郑教授的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这也许是当下教育中最缺少的东西吧。当我们的“专家” 和一线教师都一窝蜂地涌向“新课标” 、“新教材” 的时候,有这样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站在哲学的高度,冷眼旁观教育界的“世间万象” ,并提出自己的质疑,仅就他的勇气和自信,我们就应该向他致敬。
这次宁波市中学数学学科教育家培训班邀请郑教授来甬讲课,我们卓越工程小数班的学员慕名而去,听取郑教授对于课程改革的另类解读。下面摘取其中部分观点。
1.要有独立思考,不要迷信专家
来自一线教师的启示:思想含量来自独立思考,《人民教育》201008,刘发建。孕育独立思考的土壤,就是生活,就是日常教学,就是每天的课堂,就是和孩子们的每一句真实的对话。一个教师不一定就要成名成家,但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从某种角度讲,我的课堂有那么一些闪亮的思想,就是因为我远离了那些“专业比赛“,剔除了一些权威思想的干扰和传统思维的束缚,长期扎根于日常实践的田野式生长,保持了最为可贵的独立性。我之所以要强调这些有思想含量的课是家常课,因为只有家常课,才是我们教师独立思考的最佳土壤。
是啊,铺天盖地的公开课、观摩课、教学比赛来到一线教师面前的时候,我们所看到的一直是“听听激动、想想感动、回去一动不动” 的现实。为什么?因为很多参赛、参展选手都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思想,他们只是作为一个演员来传递背后强大团队的思路,好看、好听、热闹,当然也不乏创新、扎实,但是作为课堂的最真实的一面却消失了。因此,我们一线教师一定要坚守日常课堂,在家常课中展现自己的风采、展现自己的思想。作为正宗“专家” 的郑教授却对我们提出“优秀的一线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应迷信专家” 的要求,着实令人赞叹。
2.相对于外在形式,更应关注本质
郑教授接连不断的抛出问题:课堂上学生的作为究竟应当排成传统的一行行,还是一个个小圈?课堂上的“问题” 究竟应当来自学生,还是也可由“教师适当地引导” ?数年前的公开课上,四人围成一圈的课堂遍地可见,而今鲜有。说明广大一线教师在实践中慢慢发现这种座位的安排属于外在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环节是否需要小组讨论,效果如何。当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从盲从“小组合作” 到提出不要忽视“独立思考能力” 的培养时,我们发现,四人围成一圈的座位安排慢慢的消失了。而今,“*” 卷土重来,那就是郑教授提出的现今课堂上教师“强迫自己” 所有问题都要由学生自己提出,课堂上都是学生自学。郑教授指出:问题是谁提出来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有没有被卷入问题的思考?如果所有的问题都能有学生提出,那么要教师何用?如果学生自学就能解决问题,那么教师岂不是可以下岗?郑教授的哲学思维很有意思,他说如果到大街上问一位老奶奶:你觉得你的孩子到学校是自己学习呢?还是老师教呢?老奶奶肯定说:当然是老师教了,否则要老师干嘛用?再比如时下盛行的教师讲授时间不得超过“×分钟” ,如果教师只讲了3分钟但那时废话那也是多的,如果教师讲了20分钟但字字珠玑并引发学生思考,那也是行的。最后的结论是:相对于课堂教学的各种显性成分而言,我们应当更加重视深层次的思考。
3.更多的问题
教授提出了以下在新课标实施后普遍存在的现象,要大家一起反思“这算不算是一种误导?”
(1) 只讲情景设置,完全不提去情境
(2) 只讲学生主动探究,完全不提教师的必要指导
(3) 满足于形式上的合作,完全不顾及所说的“合作学习” 究竟产生了怎样的效果,也完全没有提及个人的独立思考。
(4) 只讲动手实践,却完全不提活动的内化。
(5) 数学教学只讲“算法的多样化” ,却完全不提必要的优化?
(6) 只强调“过程的教育” ,却完全不考虑相应的“结果” ?
相信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老师都能马上得到答案,但是值得我们反思的是,为什么我们当初只会盲目跟风,而缺乏这种冷思考,缺乏这样批判性思维呢?
4.《不妨请外行来听听数学课》(小学教学)201006
这个课例曾经在杂志上看过,现在听教授提及,确实应该引起我们所有的数学教师的反思,或者说是教材编写者、教研工作者的反思,我们是不是把简单的事情搞复杂了?为难学生了?下面摘录这份片段。
教学内容: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文中的“师” 指执教者,她在上一节试教课。
“刘” 指该班的语文老师。
“陪同者” 指一位听课的数学老师。
片断一:
教师出示问题: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师:谁会列式?
生:12÷3=4。
师:(板书12÷3)12÷3你们会算吗?
生:(整齐响亮地)会!
师:那好,请大家用三角形摆一摆。
学生摆,教师巡视,请一名学生往黑板上摆。
刘:学生明明说出了12÷3=4,老师为什么视而不见,不板书得数呢?
陪同者:老师只要求学生列式,没让学生说出得数,列式是列式,计算是计算。
刘:全班学生都说会算,老师为什么不让学生说说他们是怎么算的,而非要按老师的要求来摆三角形?
陪同者:可能老师认为……不能这么快说出得数,而操作很重要,所以大家都来摆一摆。
刘:这样太不自然了。
片断二
黑板前的孩子摆成的三角形是4堆,每堆有3个
师:他摆得对吗?分成了几堆?
生:对!分成了4堆。
老师在算式后面接着板书得数“4” 。
师:刚才我们用摆学具的方法算出了得数。请小朋友开动脑筋想一想,“12÷3” 还可以怎样想?
教室里一片沉寂。
刘:还可以怎样想呢?我也不知道啊。
陪同者:还可以想乘法口诀呀!因为三四十二,所以12÷3=4。
刘:(恍然大悟)哦,没想到。
片断三
讲解完用乘法口诀求商以后,老师又进一步追问:
师:“12÷3” 还可以怎样想?
几个孩子答了一些不着边际的想法。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
刘(疑惑地):还能有什么方法?
陪同者:说不准,看看教材上是怎么写的。
我俩开始翻教材,只见教材上写着:第一只分3只,12-3=9;第二只分3只,9-3=6;第三只分3只,6-3=3;第四只分3只,正好分完。
生:还可以一只猴子一只猴子地分,分给一只猴子就减一个3,……
师:(喜不自禁)这位小朋友真不错!……
生(迟疑地)老师,我还有一种方法:3+3+3+3=12。一只猴子分到3只,2只猴子分到6个,……
师:你真聪明!也奖你一颗五角星!
刘:(皱着眉头)怎么搞得这么复杂啊?
陪同者:这不是复杂,这是算法多样化。现在的计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刘:可我怎么觉得很牵强,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
片段四
师:请小朋友看黑黑板,现在有这么多种方法来算12÷3,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喜欢减法,因为它最特殊。
师:不觉得它很麻烦吗?
生:不麻烦!
师:谁再来说说,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生:我最喜欢加法。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喜欢做加法,不喜欢做乘法。
师:(无奈地指着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有没有喜欢用这种方法的?
有少部分学生响应。
师:其实,用乘法口诀求商是最简便的方法。以后我们做除法时,就用这种方法来做。
刘(很困惑地):老师到底想问什么?学生答了,她又不满意,也不理会。
陪同者:这一环节是算法的优化,多样化以后一般都会优化。前面两个学生说的不是最优的方法,所以没办法理会。
刘:那些方法不是她自己硬“掏” 出来的吗?好不容易“掏” 出来的东西,这会儿又瞧不上了。他的学生可真不容易当啊!
作者的反思:“她的感受很本原,很真实,……恰好击中了数学教学的积弊,惊醒了我们这些‘局中人’。”
5.当前值得关注的另外一些问题
郑教授的哲学背景使他提出的观点总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不加评论,转述。
(1)聚焦“模式潮”
一个新的发展趋势:外面的世界,模式潮汹涌澎湃。现在,教育教学都讲究这个模式。
应有的思考:由教学方法的改革转向教学模式的研究能否被看成一个真正的进步?我们又应如何去看待所说的“模式潮” ,特别是各个在当前最为流行的教学模式?
(2)聚焦“先学后教”
先学后教的优点: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教学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教与学的顺序发生变化);增加了学生议论、讨论的环节。
应有的思考:我们是否应当特别重视“先学后教” 这样一个顺序,并在教学中严格地加以遵循?为了确保以学为主,我们又是否应对每一堂课中教师的讲课时间作出硬性规定?以下的说法是否有道理:凡是学生能够学会的,教师就不应当教?
6.数学课程标准的“另类解读”
郑教授2013年的讲座主题是“数学课程标准的另类解读” ,他的解读不一定全对,但是在几乎所有专家都在为“课标修订版” 唱赞歌的时候,能听到这样一种不同的声音,对广大一线教师来说,是一种福音。下面摘录他对“基本活动经验” 的看法。
对于课标修订稿新提出的“基本活动经验” ,郑教授提出了一连串的质疑,有些质疑并没有给出答案,但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去慢慢回味和反思。
(1)这里所说的活动究竟是指具体的操作性活动、还是应当将思维活动也包括在内,甚至更应以后者作为真正的重点?那么活动经验是不是可以归属于“帮助学生数学地思维” ?
(2)数学教育中所说的活动,我们是否应与真正的数学(研究)活动加以明确的区分?
(3)教师的课堂讲授与学生的课堂学习时最主要的数学活动。(顾沛)那么,数学活动经验与一般意义上的学习经验还有什么不同?
(4)更为一般地说,我们又应如何去理解数学教育中所说的“数学活动” 的基本涵义与主要特征?
(5)我们是否应当特别强调对于相关活动的直接参与,还是应当将“间接参与” 包含进去?
(6)我们在教学中是否又应清楚地指明经验的局限性,从而帮助学生很好认识超越经验的必要性?
(7)我们是否应更多地思考如何对经验的改造,将经验改造为科学,而不是成为孩子们创新思维的绊脚石。
(8)我们是否又应该特别强调关于基本活动经验与一般活动经验的区分?当前的紧迫任务:清楚界定。
(9)数学教育究竟为什么应当特别重视帮助学生获得“基本活动经验“,乃至将此列为数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10)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智慧,我们就应更加关注过程,更加强调学生对于活动的直接参与。
(11)数学教学中所希望学生形成的是经验的积累,还是其他的智慧?
一场好的讲座,不是手把手教会你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点燃你头脑中思维的火花,这样看来,郑毓信教授的讲座是好讲座,值得一听。
作者:任宁 单位:奉化市莼湖镇中心小学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课程改革的回顾与展望》有感——任宁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教育部发文推进本科课程改革理直气壮为本科生“增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
2023年04月22日 03:12好一点小编带来了听胡新懿《课程改革与课堂教学》有感——任宁,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一、
2023年04月23日 11:52好一点小编带来了重庆科技学院教师在首届“全国应用型课程改革实践征文大赛”中获奖,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23年04月25日 02:09好一点小编带来了依托资源库平台推进课程改革暨能力地图教研项目研讨会举行,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
2023年05月14日 10:39好一点小编带来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国际研讨会召开,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为加强基础
2023年05月16日 13:272011,山西课改后首次高考!急用!!中国大学网()2008年秋季,山西省高中课改全面启动。新课程教
2024年03月29日 07:23安徽师范大学自考本科专业有哪些?自考法学985大学有哪些?
时间:2024年07月04日如何投资理财产品排名 投资理财产品排行
时间:2023年03月31日重庆科技学院与重庆安全生产科学研究有限公司举行共建“信息所”签字仪式举行
时间:2023年04月26日浙江2024二本大学最新排名及分数线位次 2024浙江最好的二本大学排名
时间:2024年11月23日重庆理科二本院校排名 重庆理科二本大学排名
时间:2024年11月15日中国最好的二本院校排名及分数线(全国公办二本大学排名top30)
时间:2024年12月22日内蒙古二本最好的大学 中国最好的二本院校排名及分数线
时间:2024年12月22日高考二本录取通知书怎么查
时间:2024年12月22日专升本的二本与高招的三本哪个好
时间:2024年12月22日湖北二本学校排名 湖南省二本院校排名
时间:2024年12月22日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