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高考资讯 >正文

国子监 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

更新:2023年04月21日 00:14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国子监 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国子监 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

  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有一条东西向的幽深古街,四座跨街彩绘牌楼横亘于古槐的枝繁叶茂间,街东西口的两座牌楼上书“成贤街”,门前两座牌楼上书“国子监”,此处便是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国子监。

  国子监相当于古代的中央大学,为朝廷输送了大量经世之才,同时也接纳外国留学生,在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1

  临雍讲学与辟雍大殿

  国子监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1287),至今已有七百多年历史。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代以前,国子监隶属礼部,清代由皇帝亲自过问。顺治九年(1652)清世祖亲自视察国子监,世称“临雍讲学”,后世沿袭此制;康熙时重修国子监,亲自题写“彝伦堂”匾额;雍正时将国子监南面142间官房拨予做学舍,即“南学”;乾隆时建辟雍,高宗亲临,举行了隆重盛大的讲学典礼,其临雍之仪、讲学之礼又为历代沿袭。

  辟雍大殿坐落在国子监院内的中心位置,坐北向南,平面呈正方形,正面望去,四角攒尖重檐顶,黄色琉璃瓦覆盖,上面是3米多高的铜胎镏金宝顶,连接四条向下弯曲逐渐挑起的屋脊。乾隆皇帝御书“辟雍”金字高悬在殿堂正前方。四面各开一门,与四座白玉石桥相通,回廊和圜水环绕四周,水中有锦鲤畅游,构成“辟雍泮水”的胜景。俯瞰辟雍,正是“天圆地方”的寓意,整个建筑格局浑然天成,既有意蕴又不失灵动。殿内为窿彩绘天花顶,设置龙椅、龙屏等皇家器具,以供皇帝临雍讲学之用。辟雍共有九间,意寓九州井田合为一宇,天子讲学位居于中央。

  辟雍一词来源于周代,最早见于青铜器“周邢侯尊”(麦尊)上的铭文。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也多次出现。辟雍原意是周代修建的以筑台圜水为特征的园林环境,是天子礼制活动的重要场所。乾隆帝在《御制国学新建辟雍圜水工成碑记》中表示,北京国学自元、明以来虽有“国学”之名,却无辟雍之实,临雍讲学也无辟雍可临,名实不符。修建辟雍是为了重视教化,名实相符,复古而不泥古。

  国子监的辟雍大殿修建于乾隆四十八年(1783)二月,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完工。“辟雍”二字为乾隆皇帝专为辟雍大殿而题,原有满汉两种文字,民国年间维修时删去了满文,现在只剩下了汉字。乾隆五十年春,乾隆帝在新竣工的辟雍大殿举办盛大讲学典礼。据记载,听讲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加上各级官员、使臣等,跪满圜桥以南中院、前院和集贤门外两侧街道,盛况空前。

  如今,参天古树掩映下的辟雍大殿,皇家威仪的影子依稀可见;圜水周流不断,锦鲤跃于其间,古时的词文对答犹在耳畔;壮观的十三经石碑林,198块进士题名碑,镌刻的是孤灯冷月下的皓首穷经。曾经无数学生从这里走出去,成为国之栋梁,今天的国子监以其负载的深厚文化内涵闻名于世,成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圣地。

  2

  官员均为科甲出身

  国子监的最高领导为管理监事大臣,之下为祭酒、司业、监丞等,都有官衔品级。监事大臣直接对皇帝负责,不过一般只参与重大事务的决策,日常事务主要由祭酒管理。

  国子监教员需德高望重、学养深厚,国子监官员均为科甲出身的名士大夫,例如明代首辅徐阶、高拱和清代翁同龢的父亲翁心存都曾在此任职。明代对国子监教官的考核有明确规定,祭酒和司业由吏部来考核,其他教官由礼部来考核。清代国子监教官的考核,与在京官员考核方式一致,即每三年一次京察,按照一定标准考核后,分别升降奖惩。京察的考核标准,顺治三年分四格:才、守、政、年。才,是学识与才华;守,指品德操守;政,指政绩与对朝政的态度;年,是年龄及身体状况。

  3

  明代就有“积分制”

  什么样的人能成为国子监生,到这座最高学府学习呢?国子监生分为贡生和监生两种——贡生,指的是各地官学按照一定的名额选*的优秀的生员(也就是秀才),分为岁贡、恩贡、拔贡、优贡、副贡、例贡六种;监生就是不经过地方贡举考试制度直接进入国子监的学生,有恩监、荫监、优监、例监四种。

  进入国子监的生员课业任务十分繁重。明代国子监的教学活动主要有会讲、复讲、背书等形式。“会讲”是集体授课,由祭酒或司业等讲授。生员听课时,不仅不能交头接耳、任意走动,还需整齐站立或庄严跪听,一般不得坐着听课。会讲结束后是复讲与背书,这占到国子监生员学习时间的一半以上。国子监讲授内容除“十三经”外,还有刘向《说苑》、明代律令等。每日还需练习书法,以二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大家为例。

  国子监也实行“分层次教学”。明代将国子监分为六堂三级以区别层次。初入国子监,只知晓《四书》而“十三经”尚未通达者,进入正义、崇志、广业三堂学习。学习一年半后,在考课中行文流畅、条理分明者升入修道、诚心二堂。再经过一年半,需要兼通经史,才有资格升入最高级的率性堂。明代对生员的学业考核,主要有坐堂、考课和积分三类。坐堂是在国子监内读书,考课是定期对生员进行成绩考核,生员进入率性堂后,实行的是积分制考核。

  生员在率性堂学习一年,共需考核12次,分为四季考核。一年积分超过8分为合格,国子监给予预备官职的资格。不到8分为不及格,这类生员要继续“坐堂”,即留级。积分考核制在清代初年也曾短暂实行。

  国子监学生也需要“公派实习”,这就是明清实行的“历事”制度。为进一步提升国子监合格生员的政务处理能力,明清国子监派学生到官府各衙门学习政事,为期半年,合格的统称为“历事生”。生员白天在各衙门学习,晚间则回到国子监住宿。在考校合格后,上等选用为官吏,中、下等则再“历事”一年后考核。历事生充任的衙门,既有中央官署,也有地方州县,实习内容十分广泛,甚至有清理粮田、监修水利等。清代乾隆年间,为编修《四库全书》,乾隆帝下令将文体优美的合格生员派往武英殿以备抄书之用。

  4

  国子监里的“留学生”

  明清国子监除了担负培养国内人才的职责,也是全国唯一可以接收外国留学生的学校:琉球、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的学生,都曾在国子监读书,其中以琉球留学生最具代表性。

  琉球(今日本冲绳)曾长期是中国的藩属国,与中国往来密切,见诸史籍。自琉球中山王察度主政后,交流更加频繁。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察度请求送王子孜每、阔八马来华学习,太祖皇帝允准并诏令在国子监内专设王子书房。此后,琉球派遣学习成为定例。清朝沿袭明制,继续接纳琉球陪臣子弟入学。康熙二十三年(1684),清帝批准了琉球中山王尚贞奏请四名陪臣子弟入国子监学习的请求;同时,诏令礼部和国子监专设琉球官学,选派得力教习、助教等官员,负责教学和管理,这也成为清代首批入国子监学习的琉球官学生。此后到同治十二年(1873)最后一位琉球官生回国,清代共有9批琉球官学生到国子监学习。

  琉球官学的学制一般是四年,入学后,首先进行的是入学教育,主要内容是当时的形势,中国、琉球的地理知识,并教以学习方法,端正学习目标。之后才能学习正课,正课主要讲授孔孟著作,程朱理学等儒家经典,学习课程由浅及深,先学《小学》启蒙,次学《近思录》入门,再学《四书》《五经》。

  国子监极为重视学生的品德教育,为培养人才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

  潘相是清乾隆年间的琉球官学生教习,他将任教期间撰写的类似教案的内容和与学生的问答等教学体会写成《琉球入学见闻录》一书。潘相强调求学最重要的是端正学习的动机,树立学习的志向,即“学莫先于定趋向”。书中详细记载了琉球官学的学规,如每日早起需沐浴更衣,听讲后要临字帖,作诗词。琉球官学生回国后有的成为经世之才,有的担任了琉球国的要职,比如蔡世昌官至国师,郑孝德从事朝贡外交,历次作为陪臣前来中国。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国子监 元明清三朝的最高学府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每周推荐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