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好一点 > 教育资讯 >大学信息 >正文

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

更新:2023年03月30日 16:05 好一点

好一点小编带来了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

家庭理财主要有哪几种方式?您善于理财吗?谈谈您理财...

理财的关键是合理计划、使用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用。
具体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1、学会节流。工资是有限的,不必要花的钱要节约,只要节约,一年还是可以省下一笔可观的收入,这是理财的第一步。
2、做好开源。有了余钱,就要合理运用,使之保值增值,使其产生较大的收益。
3、善于计划。理财的目的,不在于要赚很多很多的钱,而是在于使将来的生活有保障或生活的更好(所以说理财不只是有钱人的事,工薪阶层同样需要理财),善于计划自己的未来需求对于理财很重要。
4、合理安排资金结构,在现实消费和未来的收益之间寻求平衡点,这部分工作可以委托专业人士给自己设计,以作参考。
5、根据自己的需求和风险承受能力考虑收益率。高收益的理财方案不一定是好方案,适合自己的方案才是好方案,因为收益率越高,其风险就越大。适合自己的方案是既能达到预期目的,风险最小的方案,不要盲目选择收益率最高的方案。记住:你理财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以赚钱为目的的活动那叫投资!

观念一:树立坚强信念投资理财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事实上,越是没钱的人越需要理财。举个例子,假如你身上有10万元,但因理财错误,造成财产损失,很可能立即出现危及到你的生活保障的许多问题,而拥有百万、千万、上亿元“身价”的有钱人,即使理财失误,损失其一半财产亦不致影响其原有的生活。因此说,必须先树立一个观念,不论贫富,理财都是伴随人生的大事,在这场“人生经营”过程中,愈穷的人就愈输不起,对理财更应要严肃而谨慎地去看待。
从我们多年从事金融工作的经验和市场调查的情况综合来看,理财应“从第一笔收入、第一份薪金”开始,即使第一笔的收入或薪水中扣除个人固定开支及“缴家库”之外所剩无几,也不要低估微薄小钱的聚敛能力,1000万元有1000万元的投资方法,1000元也有1000元的理财方式。绝大多数的工薪阶层都从储蓄开始累积资金。一般薪水仅够糊口的“新贫族”,不论收入多少,都应先将每月薪水拨出10%存入银行,而且保持“不动用”、“只进不出”的情况,如此才能为聚敛财富打下一个初级的基础。假如你每月薪水中有500元的资金,在银行开立一个零存整取的账户,劈开利息不说或不管利息多少,20年后仅本金一项就达到12万了,如果再加上利息,数目更不小了,所以“滴水成河,聚沙成塔”的力量不容忽视。
观念二:理财重在规划别让“等有了钱再说”误了你的“钱程”

在我们身边,有许多人一辈子工作勤奋努力,辛辛苦苦地存钱,却又不知所为何来,既不知有效运用资金,亦不敢过于消费享受,或有些人图“以小搏大”,不看自己能力,把理财目标定得很高,在金钱游戏中打滚,失利后不是颓然收手,放弃从头开始的信心,就是落得后半辈子悔恨抑郁再难振作。
许多理财专家都认为,一生理财规划应趁早进行,以免年轻时任由“钱财放水流”,蹉跎岁月之后老来嗟叹空悲切。

1、求学成长期:
2、入社会青年期:
3、成家立业期:

4、子女成长中年期:
5、空巢中老年期:
6、退休老年期:
上述六个人生阶段的理财目标并非人人可实践,但人生理财计划也决不能流于“纸上作业”,毕竟有目标才有动力。若是毫无计划,只是凭一时之间的决定主宰理财生涯,则可能有“大起大落”的极端结果。财富是靠“积少成多”、“钱滚钱”地逐渐累积,平稳妥当的生涯理财规划应及早拟定,才有助于逐步实现“聚财”的目标,为人生奠下安定、有保障、高品质的基础。

观念三:拒绝各种诱惑不良理财习惯可能会使你两手空空

每个月领薪日是上班族最期盼的日子,可能要购置家庭用品,或是购*早就看中的一套服饰,或是与朋友约好去上一份“人情”……,各种生活花费都在等着每个月的薪水进账。
月头领薪水时,钱就像过节似的大肆花,月尾时再苦叽叽地一边缩衣节食,一边再盼望下个月的领薪日快点到,这是许多上班族的写照,尤其是初入社会经济刚独立的年轻人,往往最无法抗拒消费商品的诱惑,也有许多人是以金钱(消费能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是补偿心理某方面的不足,这就使得自己对金钱的支配力不能完全掌握了。
观念四:没人是天生的高手能力来自于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常听人以“没有数字概念”、“天生不擅理财”等借口规避与每个人生活休戚相关的理财问题。似乎一般人易于把“理财”归为个人兴趣的选择,或是一种天生具有的能力,甚至与所学领域有连带关系,非商学领域学习经验者自认与“理财问题”绝缘,而“自暴自弃”“随性”而为,一旦被迫面临重大的财务问题,不是任人宰割就是自叹没有金钱处理能力。

事实上,任何一项能力都非天生俱有,耐心学习与实际经验才是重点。理财能力也是一样,也许具有数字观念或本身学习商学、经济等学科者较能触类旁通,也较有“理财意识”,但基于金钱问题乃是人生如影随形的事,尤其现代经济日益发达,每个人都无法自免于个人理财责任之外。中国人的传统观念认为“女人是天生的理财高手”,从现今一般家庭由太太掌管财务的比例较高中似乎得到印证,但从家庭角色分工的角度来看,管家的人管钱也是理所当然的“份内事”,但并不表示女性擅长理财,不然为何在理财专业人士当中,女性的比例又偏低呢?
观念五:不要奢求一夕致富别把鸡蛋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有些保守的人,把钱都放在银行里生利息,认为这种做法最安全且没有风险。也有些人*黄金、珠宝寄存在保险柜里以防不测。这两种人都是以绝对安全、有保障为第一标准,走极端保守的理财路线,或是说完全没有理财观念;或是也有些人对某种单一的投资工具有偏好,如房地产或股票,遂将所有资金投入,孤注一掷,急于求成,这种人若能获利顺遂也就罢了,但从市面有好有坏波动无常来说,凭靠一种投资工具的风险未免太大。
不管选择哪种投资方式,上述几种人都犯了理财上的大忌:急于求成,“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缺乏分散风险观念。
目前的投资工具十分多样化,最普遍的不外乎有银行存款、股票、房地产、期货、债券、黄金、共同基金、外币存款、海外不动产、国外证券等,不仅种类繁多,名目亦分得很细,每种投资渠道下还有不同的操作方式,若不具备长期投资经验或非专业人士,一般人还真弄不清呢。因此我们认为,一般大众无论如何对基本的投资工具都要稍有了解,并且认清自己的“性向”是倾向保守或具冒险精神,再来衡量自己的财务状况,“量力而为”选择较有兴趣或较专精的几种投资方式,搭配组合“以小博大”。投资组合的分配比例要依据个人能力、投资工具的特性及环境时局而灵活转换。个性保守或闲钱不多者,组合不宜过于多样复杂,短期获利的投资比例要少;若个性积极有冲劲且不怕冒险者,可视能力来增加高获利性的投资比例。各种投资工具的特性,则通常依其获利性、安全性和变现性(流通性)三个原则而定。例如银行存款的安全性最高,变现性也强,但获利性相对地低了;而股票、期货则具有高获利性、变现性也佳但安全性低的特性;而房地产的变现能力低,但安全性高,获利性(投资报酬率)则视地段及经济景气而有弹性。配合大经济环境和时局变化,一般说来,经济景气不良、通货膨胀明显时,投资专家莫不鼓励投资人增加变现性较高且安全性也不错的投资比例,也就是投资策略宜修正为保守路线,维持固定而安全的投资获利,静观其变,“忍而后动’”。景气回苏,投资环境活络时,则可适时提高获利性佳的投资比例,也就是冒一点风险以期获得高报酬率的投资。了解投资工具的特性及运用手法时,搭配投资组合才是降低风险的“保全”作法。目前约有八成的人仍选择银行存款的理财方式,这一方面说明大众仍以保守者为多,另一方面也显示,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投资组合中最保险的投资工具仍要占一定比例,我们普遍认为,不要把所有资金都投入高风险的投资里去。“投资组合”乃是将资金分散至各种投资项目中,而非在同一种投资“篮子”中作组合,有些人在股票里玩组合,或是把各种共同基金组合搭配,仍然是“把所有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作法,依旧是不智之举啊!

观念六:管理好你的时间胜于管理好你的金钱和财富

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热潮,该怎样看待?


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

个人认为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热潮是因为中国大妈手头的富裕资金没有更好地投资渠道造成的。

对黄金的喜爱据说已经写入到了人类的基因中,黄金从诞生开始就作为人类社会的硬通货已经使用了长达上千年,在中国对于黄金以及黄金饰品的偏爱尤其严重,这可能跟中华民族充满苦难的历史有很大的关系,在战乱年代,物价飞涨,货币贬值,只有黄金能够持续性的发挥作用,正所谓“盛世古董,乱世黄金”,出于对战乱的恐慌,中国人一直就有积累黄金的习惯,伴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人们生活在了和平、富足的环境中,但是对黄金的那种天然喜爱依然没有褪去,下面就来说一说我是如何看待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热潮的:

一、说明中国大妈有钱了

爱储蓄是中国人的优良传统,而由于男性的家庭地位,储蓄的这部分钱大部分掌握在了中国大妈的手中,这些大妈不仅仅只擅长于广场舞,更擅长将家庭的收入跟支出合理安排,抢购黄金就正好印证了中国大妈的确有钱。

二、说明中国大妈缺乏理财渠道

中国大妈抢购黄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中国大妈缺乏理财渠道,看着黄金的价格下降了,觉得有利可图,就蜂拥着去购*,这部分人群中不乏很多是被裹挟或者被怂恿的。如果这些大妈平时就有丰富的理财渠道估计也就不去凑这个热闹了。

三、中国大妈应该理性消费

以个人的观点来看,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热潮虽然无可厚非,毕竟自己的钱自己来决定如何消费,但是应该保持理性,黄金在变现过程中也会收取不小的手续费。

你如何看待中国大妈抢购黄金的热潮?欢迎留言讨论。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


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

疫情来了,大家生活都变得拮据了,一看到存款却增加了,非常惊讶!这里面的道理还是从货币常识来理解:

首先,货币供给端阀门开大了 。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 这是货币供给方面数据,明显M2是流通货币总量增长还是适度的,为的扶持中小企业和经济复苏,但是M1和M0的增长明显量变大、增加有些猛。这说明资金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环节,原因是复工没有复产,或者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企业需要资金,说明对经济趋势不明显。不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需求端笼头变小了。 情况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这个说明封城带来消费减少,尤其信用消费少】,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 【这个数字还是增长,说明大项目投资还是加码的】 ;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 【流通环节受城影响,生产停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所以,供给端大了,需求端小了,结果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 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

存款增加知道了,还要看一下存在结构情况: 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个人企业都把减少风险,存在过日了放在第一位】 ,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 【*只出不进,财政税源少了】 ,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企业没有进账,基本费用没有减少】 。注意: 房市和股市都有新资金进入了。

这里面个人企业存款增加,是谁家的存款,其实是差异很大的。

2018年3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演讲中提到,从2010年到2017年,居民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从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也就是说,中国人赚100元,只会存下来12.7元。而且,储蓄的分布还严重不均。据西南 财经 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很多“零储蓄”的人“被平均了”。

没能钱的另一面是高负债。按照居民负债占据GDP的比重,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仅为18%,但是自2008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7.4%,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个百分点。47.4%的居民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是这一数字已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39.8%的水平。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所以,不太关心银行存款增加了多少,更多看看自己口袋是不是要空了。

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 如何理解存款大增的现象?

2019年一季度的这个数据,住户存款是6.07万亿,今年增长了6.6%,增速并不算多。经历过今年春节,很多朋友已经对年内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比较悲观的预期。本来中国就是一个储蓄大国,总储蓄达85.4万亿元,人均存款达到了6.1万元(2月份数据),有很强的存款习惯,只要手上有点钱,多多少少都会选择存点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存钱的目的就是在防御经济不景气时的生活开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会带来一个问题:消费欲望下降,对经济*会起到反作用,会导致经济复苏进程减慢。

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1.53万亿元,增速与住户存款并非同一水平,属于大放水级别。一般而言,在信用货币时代,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贷款多增则意味着存款可能增加较多,因为银行给企业的贷款被记入该企业的存款账户,上交存款准备金后,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形成循环存款创造。企业存款增加比较多,为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储备了良好的资金状况,*经济就靠他们了。

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所掌管的财政资金。这个数据的减少说明*正在动用自己的资源*经济,比如发放消费券这玩意,各地*都在干,这些钱就是*的补贴,真正的薅羊毛,大出血,所以有消费券的朋友,建议还是参与一下,一来自己得益,二来*一下经济,最终受益效果依然会传导到自己身上,这么好的活动应该继续搞。

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中,少部分是人民群众对当前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下的防御性反应;主要增长速度大的的是银行放水给企业准备复工复产的准备金,还有少量*为*经济出的血本,并不是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现在大家看出区别了吗?

不能说这种习惯好或者不好,这是一种财富观念,存在即是合理,且这也符合我们国人的文化思维方式――居安思危。

受疫情的影响, 社会 生产和生活收到极大的影响。股市萎靡下跌,市值缩水;工厂停工、企业停业,企业和个人收入均受到影响而减少。这种情况下,人们的投资情绪受到抑制,资本会主动寻求安全、低风险的投资、避险方式。

而银行储蓄则是安全性高、风险性低、变现快捷的方式之一。

所以,避险是造成当下经济下行,收入减少,但银行存款确大幅增加的重要原因。

此外,艰苦奋斗也是我们的传统美德,现在受疫情影响,大家危机意识很强,也会主动缩紧开支,提高现金储备意识,防患于未然。

我们国人还有一种非常优秀的品质就是“靠自己、不求人”。而我们的国家也非常的*、勤勉、敬天爱民。出现疫情危机的时候,我们能够以举国之力共同抗击疫情,国家大力投入上千亿资金用于防疫治疗,每一个确诊患者都能够免费救治。全民也积极捐助、各个企业、省市、个人纷纷倾囊相助。所以,我们能够在被疫情突袭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战胜疫情。

这是人类 历史 上的一次壮举,为世界各国防疫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积极的贡献。

反观海外其它国家,尤其是那些发达国家行为,简直就让我们捧腹,也让我们为那些感染的、死去的人们而悲哀。

疫情在我国发生的时候不重视,反而指责我们,看我国的笑话;疫情在他国出现的时候不重视,不防疫,有蜜汁自信;疫情开始扩散的时候惊慌失措,没有有效的防疫措施,甚至不去努力防疫就放弃抵抗,企图走群体免疫的道路;

要知道,所谓的群体免疫最终还是伤害广大底层人民的利益。资本主义国家发达的医疗资源一定会优先供应上层人士。不然你会相信资本主义上层人士也会去群体免疫吗?

所以,没有任何时候,我们会为生活在中国大陆而感到安全和自豪!

而以后,也会将这份安全感和自豪感始终延续下去!

至于网络上那些不负责任的一些人,诸如“许可馨”之流,我们不会忘记对他们的声讨、 历史 也不会忘记、苍天也不会饶恕......

受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消费大幅下降,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人民币存款主要包括居民存款和非金融企业存款两项,除了企业把投资和生产经营的资金存回了银行,更多是由居民存款所贡献。今年一季度居民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而2019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6.31万亿元,同比多增1.24万亿元。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多增达22%,去年一季度同比多增达19.6%。

新冠疫情重创全球经济,IMF预测全球经济下滑3%。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居民存款持续 增加,主要是对疫情的担忧,通过储蓄来寻求安全感,面对不确定因素。当然,大部分专家学者也在呼吁投资者多留现金,广积粮,缓称王。

但我建议投资者当下除了储备充足的备用金外(保留 3-6个月的应急资金),加大投资才是最正确的配置思路。为了应对疫情造成的经济下滑,央行加大货币投资,货币的阀门已然打开,伴随的将是各类商品、资产价格的上涨。持有更多的现金或存款就意味着手里的钱,不但不会增值 ,保值 都不可能,会被物价上涨的速度远远抛在身后。

疫情已得到全球广泛国家的重视,中国疫情已初步控制稳定,发生金融危机的概率并不大。此时,不是想着怎么去增加更多的存款和现金来度过危机,而应该积极进取,寻求财富增长的机会。

根据央行给出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中国人民币存款增加了8.07万亿,人民币存款余额高达200.99万亿,创造了新高。

大家都知道因为受到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全国各行业都受到了严重的冲击,很多人的收入出现了大幅度下跌,按道理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应该下降,毕竟收入都下降了这么可能还有钱存银行呢?但现实数据却表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况,人民币存款不仅没有减少还增加了8万亿,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很有可能是因为大家把原本准备*房的钱存进了银行。大家都知道,不管在什么时候楼市里都会有一大批人*房。但因为受到疫情影响,在今年的前3个月里全国楼市都关停了售楼处,随意一大批原本打算*房的人现在都没地方去*房,只能把原本准备用来*房的钱存进银行,最后的结果就是银行的存款变多了。

另外一点就是,银行的存款并不仅仅只是来自于个人的存款,还有国家的资金。从去年开始国家就不断在放水,整个市场的货币都变多了,但这些钱又不能一下子全部流通到市场上,否则会对物价还有将近造成阶段的负面影响。所以这些多出来的钱就全部存在银行里,银行存款增加8万亿也就不奇怪了。

统计数据显示,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而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一季度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其中,住户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而3月份外币存款却减少223亿美元。

我们先看外汇存款的减少,外汇盈余主要是来自于贸易、服务为主的经常性外汇盈余,以及以外国金融资本进入我国出现的盈余,我国的外汇储备是3万亿美元,这是2014年从接近4万亿以来的持续走低,这次疫情的影响就是表现在外贸出口的放缓,和外国资金进入我国资本市场的节奏放慢。跌破3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额在4月份可能就会出现。

财政性存款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这刚好印证了国家的财政政策上的减税、减费和转移支付的加大。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减少也是一些机构的风险加大和理赔保险等支出等增加,但意外的是:这次的 健康 类保险应该是大大的增加了。

剩下的就是企业存款和居民存款,但我们也要分析一下我国在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方面的变化。20年3月,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在多年来首次突破10%,比之前的8%的增长率增长了接近2%,达到了供应量总额208万亿。也就是在3月份多投放市场的货币量有接近4万亿,而这些市场投放的额度有一半进入到了企业的贷款账号。也可能就是企业的存款增加的最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个人存款增加了6.47万亿,占到了总量的80%。其一,投资渠道变得更加狭窄,疫情下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火热投资市场都基本上不太敢冲刺。这也是资金回笼进入存款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二,以我国100万亿GDP的40%为居民可支配收入部分,那么一个季度等于增加了工资或其他收入财富达到10万亿,那么扣除一半用于生活费用和其他相关费用,余下的5万亿中的70%以上进入到了银行中,在危机中更是需要现金为王的理念,有米才会心里踏实,这也至少增加了3~4万亿的新增财富。

以上是笔者的个人分析观点,大家可以一起探讨。

的确,受到春节停工停产的影响下,银行存款反而增加的情况。

2020年4月10日,央行公布的金融统计报告显示,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

一方面收益我们国家长期储蓄的良好影响,虽然因为受到疫情影响,部分人的收入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是公职、退休人员的收入仍然没有降低,有些行业收入降低,比如外贸,有些行业的收入显著增加,比如医疗行业;但是有大部分人都实行了居家隔离,我们消费其实也是下降的。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在亲眼见证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选择开始储蓄。原本打算出去 旅游 消费或者去***的钱,发现疫情的危机造成收入下降的现实后,选择存下这些钱,应对危机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也就是居民住户存款增加的原因之一。

我们可以和大洋对岸的美国做一下比较,40%的美国家庭拿不出400美元的储蓄、70%美国家庭拿不出1000美元的储蓄来应对疫情造成的危机,用来囤积购*必要的生活物资。这也就是美国*为什么要直接发放现金给成人和儿童的主要原因。从疫情影响美国到现在已经有总数超过2200万申领失业金,大约占劳动力总数的八分之一。一旦失去了收入来源,他们还有助学贷款房贷、车贷需要偿还,如果无法偿还的话,整个金融的资金链断裂,后果不堪设想。

回到我们国家来说,消费观念没有美国那样超前,所背负的债务主要是房贷。看到美国如此萧条的经济环境,自然而然选择存钱的人会越来越多,因为没人知道疫情的影响何时才能散去,未来是否会面临失业等诸多问题。现在全国范围能都在有序的复工复产,收入来源更为丰富,储蓄将会是未来的主要选择之一。

综上所述,2020年第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未来储蓄仍将是人们财富的首要选择,这也符合我们中国人长期以来保持的储蓄观念。

央行4月10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人民币存款总余额为200.99万亿,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较年初增加8.07万亿,同比增长13%。但是,住户存款就净增了6.47万亿,占总增长的80%,所以存款增长贡献的主力军还是住户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住户存款不降反升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央行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量。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流通中货币(M0)余额达到8.7万亿,同比增长10.8%,表明一季度净投放现金达到5833亿。

同样,广义货币的增速也不低,3月末M2余额达到208.09万亿,同比增长10.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1.5个百分点,再次表明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多了。

二是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转化为储蓄存款,可以从住户贷款结构变化中窥见一斑。3月末,住户贷款规模56万亿,增加了1.21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而住户(居民个人)贷款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比如信用卡。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由此可见,受到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很多原本用于消费的资金陆续转化为存款,储备意识有所增强。

第三,由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价格之战的效应叠加,国际资本市场振幅加大。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此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将萎缩3%,投资市场情绪低迷。出于避险需求,投资者一般会对资产配置重新调整,而人民币币值一直比较稳定,存款由于保本保息,具备一定刚兑性质,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投资避险工具。可以这样说,人民币住户存款的增长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其他金融资产(股市,基金,债券和理财产品等)的转化。

在过去的1到3月份,经济受到疫情的影响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有人已经预言今年因为一季度的情况整个GDP可能出现大幅度回落,一般而言,经济不好的时候老百姓手上都比较缺钱,大家没有工作自然就没钱了,不过这仅仅是理论上的,而实际根据央行最近两天爆出的数字,今年前三个月居民储蓄存款达到6.47万亿,这是多么庞大的数字啊,以及银行的存款增加了8万亿,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想不明白,似乎一切不符合常规啊。

其实道理很简单,因为疫情的影响央行大量的给市场投放货币,导致了市场化利率的下行,国债利率也是出现了大幅度下滑,而在这个期间唯一没有变动的就是银行的存款利率,此前参与国债或者其他固定收益品种的也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收益下降,大家会做个比较,最终发现存款利率和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以及国债的收益差不多,那还不如直接去把钱存到银行呢。

我觉得这是银行突然储蓄大幅度增加的主要原因,当然了这个数字是被平均了的,不见得大多数人会有那么多存款,据我所知其实很多年轻人手上就没什么现金,工资和赚的钱基本上要么还了房贷,要么就消费了,手上基本没啥余钱。

那么这部分钱就可能是以企业的变相方式存到银行的,在疫情期间生产大多属于停滞,这个时候把钱存进银行额度比较大的话,获得的利息也不少。

在疫情的冲击影响下,居民的存款意识明显提升,改变了以往先用未来钱的想法。虽然经济下行,但今年以来一系列的政策扶持政策,部分企业以及个人可以获得相对低息的贷款,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可能通过借入低息贷款,置换掉之前相对高息的贷款,或尽可能回收现金流,以提升自身的风险防御能力。至于个人,则逐渐重视银行存款,在疫情期间,工作停止,缺乏收入来源,才意识到平时存款的重要性,在特殊的时期下,持续的现金流以及一定规模的存款储备,往往是一个家庭抵御风险的有效保障。

以上就是好一点整理的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相关内容,想要了解更多信息,敬请查阅好一点。

与“如何看待中国人投资理财 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相关推荐

每周推荐

公司中标通知书回复函模板

公司中标通知书回复函模板

时间:2023年01月21日
这是什么螃蟹

这是什么螃蟹

时间:2023年02月21日



最新文章

公司介绍  联系我们
  鲁ICP备2021028409号-10

好一点 淄博机智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警告: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